首页 文化资源医药荟萃

分类列表

覃氏瑶医世代传承

2020-09-29 15:00:25

来源: 北京瑶医医院

瑶族人民勤劳勇敢,善于行医用药,形成了多个瑶医流派,其中有瑶族千家洞流派、布努瑶流派、茶山瑶流派、花蓝瑶流派、坳瑶流派、盘瑶流派、山子瑶流派等,而覃氏瑶医就是众多瑶医流派中成绩突出的一个支系流派。

覃氏瑶医,祖籍广西金秀,行医沿革可追溯到清代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到目前已传承到了第14代。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的费孝通先生曾说:“世界瑶族文化研究中心在中国,中国瑶族文化研究中心在金秀”。在历史上,金秀瑶族以耕种为主业,以医药为副业,但300多年来,覃氏瑶医一直以医药为主业,是当地家族性的专业瑶医。由于瑶族人避居深山,交通不便,一些简单的疾病往往自救,只有严重的疾病,才找专职瑶医治疗,这就促使覃氏瑶医历代以大病恶病为治疗重点,如石痈(肿瘤)、蝴蝶瘟(狼疮)等。随着经验积累,覃氏瑶医治疗疑难大病的医术越发高超,并于清朝中叶将家族代代相传的医术归纳编写成书籍:《覃氏医药簿》。

当时统治阶级实行“焚瑶书”政策:“永禁学习,一家有犯,九家连坐,寨长治以失察之罪”(清道光《宝庆府志》)。据覃氏瑶医第十二代传人覃德坤介绍,他太祖父及祖父等都是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才将《覃氏医药簿》保存下来。

至第十一代传人覃孝章时,覃氏瑶医行医范围扩展至大瑶山内外,已成为广西瑶医名家。新中国成立后,覃氏瑶医第十二代传人覃德坤成为瑶族第一代大学生,毕业后分配在国营医院从事医疗工作。也正是这位瑶族医药精英,第一次把传统瑶医药经验与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为覃氏瑶医乃至中国瑶医事业的历史性飞跃奠定了基础。下面向读者简要介绍覃氏瑶医十三代传承事迹。

一、踏遍瑶山采百药,首开覃氏行医路——覃氏瑶医医祖覃承新,行万里,尝百草,开创瑶医新纪元。

图片2.png

覃氏瑶医医祖覃承新

覃氏瑶医的医祖名叫覃承新,自幼勤奋好学,尤其在瑶医药上有突出的天赋,他开创出的覃氏瑶医,要从清朝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发生的的故事开始说起。

这一年,并不是盛年。据《清史稿》记载,七月,德平大疫,人牛多毙,百姓死之无数,因粮食歉收导致了严重的饥荒。一时之间人心惶惶,子女离散的人家比比皆是。这年进行了清朝历史上的第一次海运,全民支持赈济粮运往京城, 

在五岭以南的桂林郡有一个金秀县,地处大瑶山凸起的西部,县境除北部三江乡东北、缘属架桥岭余脉外,其余大部分为大瑶山山脉所盘踞。这里生活着一个勤劳的民族——瑶族。因为饥荒蔓延,这里的百姓无粮无收成,只能靠大瑶山里的果实与野禽充饥。

没多长时间,这里爆发了大面积的流行疫病。覃氏瑶医的医祖覃承新,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走上了这条治病救人的道路。覃承新自幼勤奋好学,尤其在瑶医药上有突出的天赋。他心细胆大,十分注意观察瑶医先人行医治病的过程,因为那时候的瑶医没有文字记载,全凭经验相传,因此他曾经奔走于大瑶山各寨拜师求教。在日积月累中,他自学成才,掌握了一手好医术。

随着饥荒的持续,患病的人渐渐增多,来找覃承新看病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他每天去采的草药往往等不到下午就用完了,而近山的草药也越来越少,都被采得差不多了,这让他非常着急。眼看着老乡们马上就要进入无药可医的地步,他做了一个决定,去大瑶山深处采药。

有一种叫“透骨草”的药材,药用价值很高,尤其在大瑶山山谷深处的透骨草饱满个大,品质很好,不少采药人都将深谷里的透骨草称为极品,但是入山要经过一条深沟,入口狭窄,林木非常茂密,地上腐殖质很厚,并且满遍地溪流,很难行进。覃承新在暗黑密林艰辛行几个时辰走后,眼前豁然一亮,一处桃花源般的坪坝出现在眼前,这里没有人家,却满处遍布着药材。他很高兴,将带去的口袋全部都装满了。

那个年代的采药人采药全凭经验,熟悉的辨其形态,不熟悉的就要自己尝一尝。这次,覃承新在尝一种草药的时候意外中了毒,毒发后他昏迷不醒,睡了一天一夜,幸亏一个进山打孢子的猎人救了他。但是他带回来的药材,挽救了寨子里三个老乡的生命。当老乡们感激的握着他的手,不约而同给他送来摘到的果子时,他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就这样,覃承新往返于山林,为了给老乡治病采药,他风餐露宿,晚上经常露宿在石崖下面稍微凹进去的地方,生一堆篝火,背靠石崖凑合过一夜。夜里的篝火可以驱寒、防野兽、壮胆,直到天色亮起来,他再继续赶路回去。

就是在这一年——1693年,覃承新开创了覃氏家族的行医路,其中的艰辛与甘苦,只有覃氏自己家人才知道。但正是怀着治病救人的使命和情怀,才让覃氏瑶医代代相承,脉脉相续,用三百年的时间,十四代人的传承,见证了这段永不会消失的民族医学。自此,覃氏瑶医代代相承,脉脉相续,愈走愈远,愈走愈辉煌。

二、炼丹炉旁洒血汗,精熬细磨制膏散——覃氏瑶医第二代传人覃法昌兄弟四人首创瑶药的丸、散、膏、丹制剂。

图片3.png

 覃氏瑶医第二代传人覃法昌

拥有几千多年历史的瑶医药,一直都是草药煎制成汤剂,治愈诸多瘟痧瘴疠,汤药有便捷的吸收与代谢效果,见效快,但药效不持久。像肿瘤、红斑狼疮等重症顽疾须用丸、散、膏、丹等交型,方能达到24小时发挥药效,也才能对控制病情发挥重要作用。280年前,覃氏瑶医第二代传人兄弟四人,在大哥覃法昌带领下,经过无数次试验研究,终于改变了瑶药汤剂单一治病的格局。他们大智大勇,在炼丹炉旁,尝试数百种方式,夏季不顾丹炉高温炙热烫伤之痛,研制瑶医药丹;冬季不畏瑶山湿寒之苦,披星戴月深山茂林采集配药。终于开创出瑶医历史上第一粒药丹;随之,又研发出瑶药丸、瑶药散、瑶药膏,用于不同病人的诊治方法,为现代瑶药6系列37个品种制剂奠定了坚实基础。此乃瑶药发展事业之大功,人类健康事业之大喜。

三、覃氏医理初现雏形,生命奠基瑶医伟业——覃文才被逼跳悬崖,覃文宣遵兄遗嘱调方救人。

图片4.png

 覃氏瑶医第三代传人覃文才

覃氏瑶医传至第三代,已经可称为专职瑶医。经过先祖两代的传承,第三代的医理医术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优势,特别以治疗石痈(肿瘤)、蝴蝶瘟(红斑狼疮)和各种疑难病闻名乡里。在覃氏瑶医的秘笈里,凝结着覃氏瑶医祖上的鲜血和生命。

乾隆年初始,覃氏瑶医兄弟俩,大医祖覃文才、二医祖覃文宣分别在两个瑶寨当瑶医。大医祖覃文才为给瑶王17岁的女儿治病,与师公(巫师)发生矛盾。瑶王的女儿患重病,全身出现红斑,脸上有斑如彩蝶,伴有高烧,全身浮肿,不能行走,当地叫蝴蝶瘟,现代医学就是典型的红斑狼疮。

在巫师请神又作法的折腾下,瑶王的女儿陷入了昏迷状态。巫师见状不好,开始托词说:“这是神要她去做侍从,不能违背神意,只能让她死。”  

瑶王夫妇听得此言,再看着昏迷不醒的女儿悲怮不已。大医祖覃文才见状后十分不忍,提出让他治治看。巫师见覃文才这般主动,心生嫉恨,怂恿瑶王让大医祖覃文才发出盟誓:“三付药若不见医好,自己跳悬崖”。

覃文才本着治病救人的良心,不得已发出了这个毫不讲理的盟誓。随后马上上山采了7味瑶药,其中有覃氏瑶医沿用至今的“救必应”、“臭茶辣”和“青蛙腿”等。覃文才亲自煎成汤药,用牛角漏为瑶王的女儿灌下。三付药后,一直守候在女孩儿身边的覃文才发现她体温明显下降,面部的红斑也开始暗淡,但是双眼却仍然紧闭未睁。

眼看着太阳一点点落山了,誓约的时限到来,狠毒的巫师催促着瑶王逼迫覃文才跳崖。覃文才在他们的逼迫下站到崖边,对哭着扑来的妻子说:“告诉弟弟,治这种蝴蝶瘟还得在原方上再加三味药,再服三副,一定能好,务必!”说完后他一头栽下万尺悬崖,当即毙命。洋洋得意的巫师和瑶王看着覃文才葬身悬崖,踏上了返回的道路。路上,遇到来报喜的家丁,说瑶王的女儿已经睁开了双眼。

瑶王得知此消息后十分后悔,赶走了巫师,厚葬了大医祖覃文才,并亲自请来二医祖覃文宣,覃文宣按哥哥的嘱咐把药方进行调整,最后治好了瑶王的女儿,覃氏瑶医因此在当地的声誉日高。这是发生在260年前用血泪写成的蝴蝶瘟药方,成为覃氏瑶医的“看家”药方——《覃氏医药薄》的“瑶中瑶”。

后来第十三代传人覃迅云运用此方,在1998年治好了濒临死亡的上海红斑狼疮患者陶梦燕,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四、辨形识症解危害,雄鸡唾液战蜈蚣——覃氏瑶医第四代传人覃光宗破解剧毒密码。

图片5.png

覃氏瑶医第四代传人覃光宗

瑶族人民常年生活在深山老林,与毒蛇猛兽为邻,与花鸟飞禽为伴,时刻面临各种威胁。大瑶山的蜈蚣体长一尺,行如闪电,经常有瑶民被蜈蚣蜇伤,中毒身亡。大蜈蚣甚至追逐小孩儿。被蜈蚣咬伤后,毒汁进入血液致人死亡,当时常常发生蜈蚣伤人事件,堪称大害。

乾隆二十三年前后,瑶乡流行斗鸡,覃氏瑶医第四代传人覃光宗观察到,胜者往往是吃了很多蜈蚣的雄鸡,特别勇猛。他分析,蜈蚣毒很厉害,能致人死地,但雄鸡敢吃它,一是雄鸡有降伏蜈蚣毒的特殊能力,二是雄鸡由于吃了蜈蚣,它的体内也一定有更强的毒素。经过多次观察和反复试验,他终于发现用雄鸡唾液治蜈蚣咬伤的特殊方法。最后,覃光宗总结多年的行医经验,发明了用公鸡唾液治蜈蚣毒的药方。如果有人被蜈蚣咬伤,他立即把雄鸡提起倒控,让雄鸡唾液滴在蜈蚣咬伤的部位和周围,再把伤口扩开,则毒血很快被排除分解。如伤在手部,有时为防蔓延,还在手臂上提前滴上雄鸡唾液,效果甚好。同时,他还发明了治蛇伤、解蛇毒的药方,为当地瑶民解除了毒蛇、蜈蚣的危害,受到远近寨子瑶民的爱戴。

五、疫情紧急爱无垠,解囊施药救乡亲——覃氏瑶医第五代传人覃永贵降瘟纪实。

图片6.png

覃氏瑶医第五代传人覃永贵

历史上,瑶乡曾发生过多次烈性传染病,当地称“人瘟”。据记载:患这种病的人“壮热、咳喘、憋闷、须臾能杀人”,即体温高热不下,肺部感染,咳嗽、憋闷、乏力、呼吸困难,传染性极强,死亡率高,严重时可毁村灭寨。乾隆年间后期,当年覃氏瑶医第五代传人覃永贵行医时,遇到当地发生“人瘟”,大批瑶民感染死亡。不少瑶民背井离乡,逃离疫区,流动人员交叉感染,疫情大面积蔓延。覃永贵根据列位祖上“覃氏瑶医秘籍”的记载,结合当时情况,重新组方,亲自上山采药,用大锅煎药,降瘟救民。全寨人排着长队领药喝药,群防群治,使瘟疫迅速得到控制,保证了当地瑶民的生命安全,被喻为医神。这就是后来2003年,北京非典横行时,覃氏瑶医第十三代传人覃迅云教授主动请缨,献给国家治疗非典的原始药方。覃迅云获批准后,进入北京冶金医院非典病房,用此方为基础,治愈31位患者,无一例股骨头坏死,被授予全国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称号,受到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的接见。

六、蜈蚣施毒夺命案,覃氏良方解疑团——覃氏瑶医第六代传人覃宏法的医案故事。

图片7.png

覃氏瑶医第六代传人覃宏法

嘉庆年间,覃氏瑶医第六代传人覃宏法行医的当地发生一桩命案。瑶民一家,丈夫在山上耕耘,妻子在家带儿女、料理家务,夫妻恩爱赛董仙。  

一天中午时分,妻子精心做好可口饭菜送到山上,这时丈夫正在忙碌,天将下雨,为赶回家收拾山货,妻子将午餐挂在树稍上,匆忙返回家。丈夫忙完手中活儿,吃午饭时,没想到刚吃上几口,突然倒地断气身亡,面色暗紫,有中毒迹象。人们怀疑是其妻在饭菜中下毒所致,但两人恩爱又找不出理由,此案迟迟悬而未决。

覃宏法根据死者妻子送的午餐中有煎鸡蛋分析,蜈蚣最爱吃煎鸡蛋,如果蜈蚣接触过饭菜就会把剩余鸡蛋注上毒,这样就可能出现中毒命案。覃宏法采用祖上防治蜈蚣毒的秘笈药方,进行反复实验分析,发现死者的确是中了蜈蚣毒。原来,饭菜挂在树上时,蜈蚣抢先吃了煎鸡蛋,蜈蚣的习性是,当它吃的食物有剩余时都要注入毒液,以保护不被其它动物吃掉,留给自己下次再吃。结果,这位丈夫吃了含有蜈蚣毒素的鸡蛋中毒身亡。

覃宏法凭祖传药方和行医经验使冤案真相大白,挽救了这位可怜的妻子免于瑶寨绞刑之死,使覃氏瑶医的声誉更高。

七、创新治疗攻顽疾,湿毒顽癣一扫光——覃氏瑶医第七代传人覃思源治疗湿疮顽癣的故事。

图片8.png

覃氏瑶医第七代传人覃思源

瑶乡地处亚热带,深山峡谷,气候潮湿,加之人们休息睡眠多席地而卧,常有湿疮顽癣之症发生。道光年间,覃氏瑶医第七代传人覃思源经过长期实践积累,摸索出治疗湿疮顽癣的口服药方和洗浴、浸泡、揉搓、贴敷、熏蒸等系列方法。当时皮肤病盛行,这种病十分难治,但覃氏瑶药有药到病除之功,为解除瑶民湿疮顽癣溃烂、奇痒之病痛做出了重大贡献,这就是流传至今的药浴和覃迅云研发出来正在瑶医医院使用的瑶宝搽剂系列的初始药方。

八、青出于蓝胜于蓝,子承父业谱新篇——覃氏瑶医第八代传人覃树壮的行医故事。

图片9.png

覃氏瑶医第八代传人覃树壮

大瑶山素有“天无三日睛,地无三尺平”的描述,气温变化无常,加上湿邪和居住条件恶劣,常年被蚊虫叮咬,导致风湿病、肺结核等疾病蔓延。覃树壮在父亲覃思源传授下,刻苦钻研,不断探索,研究出治疗风湿病、肺结核、治疗蚊虫叮咬等系列药方和疗法。大瑶山有一种毒蚊,叮咬后奇痒无比,覃树壮发现了防蚊蝇的特效草药。在1998年松嫩平原抗洪抢险中,覃氏瑶医第十三代传人覃迅云用这种避蚊草药煮水,泼在抗洪大军营地,蚊蝇真的不敢靠近,取得很好的防蚊效果,受到官兵称赞。“5.12”大地震中,大批灾民和解放军官兵患上痒疹,覃迅云的瑶医医疗队治疗这种痒疹有药到病除的神奇疗效,瑶宝系列药品发挥了作用,供不应求,覃迅云专程返回大庆制剂中心,带领药师们连夜赶制了20余万元的瑶药送回灾区,受到各方的称赞。

九、涝灾浸街众避难,降服毒蛇第一人——覃氏瑶医第九代传人覃志彪的故事。

图片10.png

覃氏瑶医第九代传人覃志彪

解放前的广西梧州,几乎是两年一小涝,三年一大涝,水灾不断。城内骑楼二层专门设一水门,就是专为洪水浸街时方便楼上居民出入用的,临街砖柱上还镶嵌铁环高低各一只,专为栓泊船系缆绳用的,这些都是因为梧州几乎年年有几次洪水淹街的特殊需要。 

清同治年间,发生一次百年不遇的洪水泛滥,人们逃到山上避难。此地有一大型养蛇场被水淹没,数万条毒蛇被水冲入城内,四处逃窜。水退后,人们返回家园,只见全城到处都是蛇。有的像磨盘缠绕在百姓房间;有的走街串巷,横七竖八,一席间全城惊恐不安,对当地民众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蛇患引起一片恐慌。无奈,朝廷发布告示,招募捕蛇高人。

覃志彪应招,他将覃氏医祖传承的解蛇毒方药涂擦到手臂上,轻轻一挥,所有毒蛇都乖乖就擒。平日凶猛好斗的毒蛇,此时像喝醉酒似的任凭摆布,他像采药一样,将蛇一条条捡入箩筐,回归蛇场,避免一场全城大灾难,覃志彪也因此名声大振,覃氏瑶医的神奇传遍四面八方。

十、妙方巧治肝石病,县官感恩送牌匾——覃氏瑶医第十代传人覃新财的故事

图片11.png

覃氏瑶医第十代传人覃新财

清光绪年间,覃氏瑶医第十代传人——覃新财,对覃氏瑶医治疗石痈(肿瘤)有更深入的钻研,他在继承医祖传统方法的基础上,把治疗石痈的能力和疗效又提高到新水平,特别在治疗肝石病(肝硬化、肝癌)方面有新的突破。当时有位县太爷得了被称为顽疾的肝石症,腹胀如鼓,坚硬如顽石,面黄肌瘦,疼痛不已,到处求医均未见效果,而且越来越重。后来听说了覃氏瑶医的故事,于是找到覃新财。覃新财在祖传方剂基础上进行调整,增加新药和加大剂量,内服外贴,利尿消胀,经过100多天治疗,症状基本消除。又经过几个月调理,县太爷的肝石病竟奇迹般痊愈,走路如风,话音如钟。县太爷绝处逢生,感激涕零,亲自带领大队人马,一路吹吹打打,放着鞭炮,把雕刻有“医道传家久 妙手力回天”的红木牌匾挂到覃新财家大门上,以表示万分感激和敬意。

十一、医术精湛恪尽责,德医双罄名远扬——覃氏瑶医第十一代传人覃孝章的故事。

图片12.png

覃氏瑶医第十一代传人覃孝章

覃孝章是覃氏瑶医历代传人中最聪明开悟的医祖,他继承祖传经验,医术青出于蓝胜于蓝;他医德高尚,有求必应,是把覃氏历代经验总结最完善的人。他看病时先看脸面,看过耳轮再看到眼神,就可立即判断出病因、病症, 清朝末年,名气极大,在治疗石痈(肿瘤)、蝴蝶瘟(红斑狼疮)和各种疑难病症方面都有新发展,对瑶医瑶药均有新创举。

俗话说,神仙难辨刀下药,可他一看就知道,如有疑问再闻一闻,尝一尝,成百上千种药的名字马上就能说出来。他还在《覃氏医药簿》中将有毒的药用红笔标注,一条红线有毒,两条红线剧毒。特别是他配药抓药堪称一绝:他将上山采来的根茎类草药拿在手上,或托在臂上,然后像山西刀削面一样向每付药里削几片,等他配好药再称重量,竟然每付药之间一钱不差,人们无不称绝,可见其对医术精益求精到何等程度。当地有民谣赞誉“北有同仁堂,南有覃孝章”。

十二、先祖医学得传承,德坤医疗创始人——覃氏瑶医第十二代传人覃德坤的故事。

图片13.png

覃氏瑶医第十二代传人覃德坤

覃德坤是覃氏瑶医第十二代传人,是新中国第一代瑶族医科大学生。他将现代医学与祖传医术有机结合,对治疗瘟痧热瘴(类似非典),石痈(肿瘤),蝴蝶瘟(红斑狼疮)均有重大突破。他看病专心致志,无论任何干扰,病未看完绝不动身;即使患者没有体征,他也能查出病因,人们赞誉“切脉诊断赛B超”,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名瑶医。1985年,其治愈的肝癌患者中有一位来自大庆的黎工程师对他多次礼邀,他和夫人杨素莲携三子覃迅云北上大庆,共同创办了我国北方第一家瑶医诊所,使瑶医瑶药从大瑶山走向全国。他治愈无数危重患者,为大庆石油工人及其家属的身体健康做出特殊贡献。

覃德坤先生不仅医术高超,医德极为高尚,富贵不攀,贫贱不嫌。有一天,一位衣衫褴褛的拾荒老者,因吃垃圾箱中的变质西瓜腹泻不止,满身粪便臭气薰天,来诊所求助,尚未进门就喊“救命,救命啊!”并说身上无钱。但德坤老人和夫人杨素莲不嫌不弃,热情接待,开出药还亲自端水看其服下,拾荒者感动的老泪纵横,说有钱一定来还。德坤先生的医德医术受到当地群众的称赞和地方政府的认可,被称其为“东北华佗”,大庆卫生局破天荒批准给瑶医“为民诊所”办理了“庆卫001号”行医执照。覃德坤先生和杨素莲女士为覃氏瑶医开辟了新天地,是德坤瑶医医院的创始人,也是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医药精华的使者和先驱!

十三、胸怀仁德传瑶医,利济乾坤为救人——覃氏瑶医第十三代传人—覃迅云的故事。

没有慈善胸怀的人不能办医院,没有仁德爱心的人不能当医生,这是覃迅云的口头禅。

覃迅云是中国第一位瑶医主任医师、中国瑶医药学科带头人,荣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十大领军人物、全国十大公益事业爱心大使、全国十大杰出贡献院长、2008年荣获第五届“中国优秀医师”奖等殊荣。

图片1.png

覃迅云同志在“中国医师奖”颁奖大会上代表98位医师发言

1985年以来,他不仅继承了覃氏瑶医药的精华,而且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科学研究,创办了德坤瑶医医疗集团和瑶医药研究院,与高校、科研机关联合攻关,冒生命危险以身试药,研制出治疗肿瘤、红斑狼疮的6系列37个品种的瑶药制剂。

作为覃氏瑶医的第十三代传人,覃迅云一直深感肩头的责任重大,在国家、省、市领导和主管部门的鼓励和支持下,他努力开发大瑶山的天然瑶药,整理祖传的秘方和经验,研究瑶医瑶药理论,总结了多年来的医疗实践经验,努力探索瑶医药治恶病的特殊内涵。

他和其他瑶医药专家合作,2001年主编出版了《中国瑶医学》110万字,2002年11月主编出版了《中国瑶药学》180万字,同时主编了《实用瑶医学》,填补了我国民族医药宝库中的一项空白。2012年主编出版了高等学校医药专业教材系列:《瑶医史》、《瑶医基础概论》、《瑶药学》、《瑶医审病学》、《瑶医治疗重大疾病概论》。开创了瑶医药学新篇章。他撰写学术论文60余篇,阐述了瑶医药学的新观点。他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在临床医学方面,他与覃氏瑶医第十三代传人覃迅毅、覃迅忠、李玉兰及瑶医团队,使数以万计患者起死回生,恢复健康,创造无数生命奇迹。他在瑶医药领域多次取得新突破,为民族医药事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他总结的关于“瑶医药治疗肺癌的体会”、“瑶医药治疗红斑狼疮的体会”和“祛毒攻邪治肿瘤”等十几篇文章,被评为国际民族医药学术会议的优秀论文。在瑶医瑶药的开发上得到了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民委的肯定和支持,担起了抓紧开发和整理瑶医瑶药的重担。

覃迅云还担任众多的社会职务,他是民建北京市委员会会员、民建中央人口医药卫生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门头沟区政协常委、黑龙江省工商联执行委员、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瑶医药分会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协会理事、广西民族医药学协会副会长、中国科学家协会理事、中国中医药报社理事、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广西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国名人协会会员、《中国保健》名誉编委、陕西省中医研究院特邀研究员、大连理论医学研究员等。

覃迅云积极投身公益事业。2003年非典,他主动请缨,进入非典病房,用祖上防治瘟疫秘方治愈非典重症患者。2008年,汶川大地震,他带领瑶医医疗队第一时间到达震中,救治伤员30000余人,还捐助救护车、药品、物资等170余万元。30年中,在捐助希望工程、扶贫帮困、捐资助学等各项公益活动中,他带领瑶医团队义务巡诊25万多公里,累计捐资捐物3000多万元。

由于覃迅云的突出贡献,他获得了国家和政府的多次表彰,1998年黑龙江省工商联抗洪抢险救灾模范;1999年大庆市科教兴市先进工作者;2000年黑龙江省光彩事业优秀企业家;2001年大庆市优秀科研工作者;2002年国家授予特别贡献奖;2003年全国抗“非典”模范;2004年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基层领导”、“全国十大公益事业爱心大使、“全国十大杰出贡献医院长”、“黑龙江 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者殊荣; 2008年获全国抗震救灾模范称号、获中国优秀医师奖;2009年获亚洲博鳌“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十大领军人物”称号等。



0.369135s